爱昌乐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蝶变窝铺村 破茧展芳华

爱昌乐

2020-12-01 08:54

timg

昌乐融媒12月1日讯(记者 吴瑞萍 通讯员 刘海霞)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举行。其中高崖水库库区窝铺村获中央文明委表彰,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窝铺村,临水而居,望山而憩。166户、571口人、791亩耕地,以张姓为主的人们在这片依山傍水的土地上生息,迄今已经走过了千年时光。  

近年来,窝铺村以作风建设年和全面开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契机,立足生态、产业、文旅等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山东省省级文明村、山东省第二批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村、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潍坊市乡村旅游标杆示范村、潍坊市森林村、潍坊市AAA级旅游景区村庄。  

如今,窝铺村的变化翻天覆地。蔚蓝天空下,青砖黛瓦马头墙,柿子红红挂房梁。古戏台丝竹盈耳,长廊下幼儿嬉戏,大棚里农夫忙碌……一个产业特色鲜明,配套设施齐全,人居环境优良,群众满意度较高的美丽村庄展现在人们面前。  

短短几年,这个只能以芋头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村子,已经把悉心呵护的绿水青山转化成了金山银山。在这里,人们看到了根植于乡土的创新涌动,看到了发展与守望的和谐安放。近日,记者走进窝铺村,了解全国文明村背后的故事,探究这个村庄蝶变的奥秘。  

◆推动转型发展  

打造产业新样板  

作为白塔芋头的发源地,窝铺村有300多亩成方连片的芋头种植地。  

村里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以“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成立纪国芋头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白塔芋头”,新建高温大棚12个,实现每亩增收2万元。  

不止芋头,窝铺村独特的沙质土壤、洁净的饮用水源、温润的气候、清新的空气,也使之成为地瓜、土豆等特色农产品的主产区,现已发展蜜薯、紫薯等优质红薯种植240亩,土豆、花芸豆等各类果蔬种植200亩。如今,以窝铺村为产地代表的白塔芋头、白塔地瓜被纳入昌乐“火山农八鲜”,成为区域公用品牌代表性农产品。  

在合作社基础上,窝铺村利用“互联网+农业”发展电商,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同时,多次举办水肥一体化等农业技术培训,让村民掌握更多芋头及地瓜等农作物种植技术,拓宽了村民致富渠道。2019年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园区大棚种植户户均增收超过10万元。  

伴随传统农业、设施农业的势头,观光农业也不断发力,逐渐有齐头并进态势。通过扩大大棚芋头、大田芋头种植面积,扩建采摘棚(园),发展精品民宿经济,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搭建火龙果采摘棚、奶莓采摘棚和精品葡萄采摘园,从初春到金秋,鲜果不断;创意景观区,让传统的农业生产与现代的园林景观融合生长;以培训为目的的田园课堂区可以进行移民培训、党员培训、职业农民培训、企业员工培训、农业现场教学;精品民宿小屋、农家乐餐厅,还有儿童游乐设施,让游客可以休闲度假、放松身心,还能采摘青菜、动手做饭,体验田园生活乐趣。  

抓住关键环节、发力核心问题,窝铺村的产业融合发展,正在不断加快现代化步伐。  

◆深耕文化资源  

培育文明新风尚  

产业是基础,文化是灵魂。在窝铺村,你最能感受的就是其厚重的文化历史,马头山子传说、白塔的传说、进士亭的传说传颂至今,村内完整保存有窝铺村张氏宗祠,“忠孝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优良传统流传至今。  

在福田汽车集团就职的张奎升的乡村记忆里,父亲并无多少文化,但这个温厚老实的老农民却有着自己的家风家训。“传家非耕即读,裕后唯俭与勤”,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他的立身哲学,也是这一家人的处世之风。在父亲的影响下,大哥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二哥是江南大学硕士毕业,他自己毕业于山东大学,家族中堂兄姊亦多大学毕业。  

而张奎升家的重耕读之风,也正是整个窝铺村的文化根基和集体认同。窝铺村通过修缮张氏宗祠、提升高崖水库纪念馆、打造村内文化墙、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措施,开展乡风文明行动,除陋习、树新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也越来越感受到老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未来它能提供的更多机遇。

如今的窝铺村,村规民约越来越完善,红白理事会愈发健全,目前一场白公事较以往能为村民节省6000元左右,一场婚事也减少了不少仪式环节,切实为村民减轻了负担。“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等文明新风,获得村民认可、赢得村民拥护。2019年以来新评出“星级文明户”3户,“美丽庭院”示范户19户,“好媳妇、好婆婆”4人,在村内形成了良好氛围。  

同时,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高崖水库纪念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舞台,经常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首届昌乐旅游文化节暨白塔芋头节成功举办,为游客提供了大型文艺表演、红色文化体验、特色农产品展示、品茶思源、篝火晚会、农家饭体验等文化娱乐体验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文化的浸润、经济的提携,文明的发力,正在重塑过往,赋予窝铺村更多当代的意义。  

◆打造美丽乡村  

建设人居新环境  

土生土长的窝铺村姑娘张奎美,记忆里的老家依然是旷野里芋头的清香和那广阔水面上的渔歌,还有那每次都需艰难凑齐的学费。扣响回家的柴扉,走上乡间的小路,她的乡愁里总有着淡淡的忧伤。  

而今,早已成为县人民医院骨干大夫的她,最乐意的就是休班时带着家人回老家,换了模样的窝铺村成了他们别样的旅行。粉墙青瓦,翠竹盎然,坐在门前广场凉亭石凳上,闻着绿植清香,看着孩子荡秋千、打滑梯,她的心从未离老家这么近。  

如今,窝铺村综合开发利用生态、产业、文化等资源优势,围绕“打基础、强功能、树形象”三个方面,坚持“湖光山色、美丽窝铺,山水相依、生态窝铺,钟灵毓秀、人文窝铺,宜居宜业、幸福窝铺”四个主题,扎实推进美丽村居建设,着力打造“张林红叶、汶水观鱼、花田喜事、仙湖晚眺、西堤烟柳、逍遥水岸、渔舟唱晚、窝铺春色”等窝铺八景。通过不断完善道路、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停车场、特色景观标识等基础设施,新植补植绿化苗木,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改造提升村容村貌。  

现在,窝铺村的进出道路、大街小巷全部进行了硬化,入村的八米大道和村内的主大街全部新罩了柏油,所有街巷都进行了绿化、畅化,安装了太阳能仿古路灯;村内房屋外观,统一进行了白墙、砖跺、灰瓦、兽头飞檐的徽派建筑风格改造;全村居民全部实施改厕提升,打造美丽庭院,取暖全部新安装了成本低又环保的碳晶板;村庄内强弱电线路全部实施了入地改造,建设了亭台香榭、民俗文化墙,建了休憩花园,配景观小路,实现了村庄美化;南北主大街和东西小巷逐户全部铺设了污水管网,村西低洼处新建了日处理污水8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进出村道路栽植了北海道、小黄杨、法桐、樱花、石楠等绿化苗木,营造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境界。  

与此同时,公共基础设施大有改善,服务功能大有提升。制作各类指示、展示版面100多个,为村庄增添了亮色。结合农村卫生室建设,打造了国医馆,造福群众。改造张氏宗祠,传承优良村风。对高崖水库纪念馆进行了改造提升,纳入乡村记忆馆、游客接待中心等功能,服务能力、接待水平明显提升。  

有山有水有点田,可居可品可传承。有景有情有味道,宜居宜业宜商游。在逐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探索实践中,窝铺村逐步蹚出了一条齐鲁乡村振兴的特色新路。

打开“爱昌乐”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