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昌乐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昌乐县教育系统收到一封特殊信函 透露满满的……

爱昌乐

2020-05-26 08:54

微信图片_20200526085457

昌乐融媒5月26日讯(来源5月26日《昌乐日报》)“我家房屋年久失修,多亏县教育和体育局叔叔们的帮扶,里里外外进行了全面整修,现在焕然一新。就我个人而言,上学期间享受到了学费减免、助学贷款、助学金等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才得以圆了一个渴望知识的穷孩子的求学梦……”近日,县教育和体育局收到一封特殊的信函,字里行间,透露着满满的感激之情。这是营丘镇城前村在读大学生高宝宝写给该局扶贫工作小组的感谢信。  

这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表达了群众对我县教育系统扶贫工作的衷心褒扬,彰显了帮扶干部用心用情解民忧、暖民心、帮民富的赤诚情怀,折射出我县脱贫攻坚取得的良好成效。  

实施“四提升”工程  

致力推动脱贫清零  

“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既是国家战略部署,也是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和神圣职责。县教育和体育局帮扶的营丘镇古城社区6个自然村共26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情况复杂,有诸多老大难问题。困难面前,县教育和体育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主动上阵,带领局机关6名党员干部,开展进村入户精准帮扶、送温暖“集中行动”。  

“每一个贫困户都是我们的亲人,贫困户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工作中,他们对贫困户全面实施“四个提升”工程,即统一改厕、改厨、修路,修葺院墙、加固房屋,实现室内净化、室外硬化、美化、亮化,提升家居环境;统一更新炊具、厨具、洗漱、沙发等日用品,提升生活品质;为贫困户定期理发、体检,根据时令及时帮助添置新服装,教育引导摒弃原有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陋风习俗,提升精神面貌;进一步查漏补缺,为3个贫困户新办理了低保,为2人新办理了残疾证,提供了3个教育公益岗位,提升政策落实的覆盖面。  

“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帮助这些确需帮助的人提升居住条件和环境质量,不做表面文章,实打实,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温暖。”对于此项工作,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瑞成的一段话,让每名帮扶责任人倍感使命光荣,重任在肩。  

作为对扶贫帮扶工作的刚性要求,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注重标本兼顾,在做好“四个提升”集中行动的同时,着眼建立帮贫致富长效机制,确定6名帮扶责任人分别与6个自然村开展一对一党群共富互助活动,深挖各村历史文化和产业优势,发挥村集体的“造血”功能,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在他们的帮助下,贫困村(户)黄金梨种植、富硒黑小麦生产加工、有机大姜无土栽培、景观苗木规模化种植等特色农业发展得有声有色,有的还上马了绿色铸造、机械加工、家具制造、电脑刺绣等增收项目,为长期脱贫创造了条件。  

如今,走进营丘镇古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房前屋后、室内室外干净利落、整洁有序。“县教育和体育局帮扶我们村以来,村民的精神面貌好了、村容改善了、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这些变化村民都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古城村党支部书记马焕来表示。  

微信图片_20200526085518

完善“一档四卡”  

努力实现精准资助  

“大学四年期间,助学贷款对我帮助很大。如果考上研究生的话,我还会继续申请助学贷款,毕业以后尽快还款,用自己的努力回馈社会。”曲阜师范大学学生崔鲁杰说。据县学生资助工作中心秦继伟介绍,“当年所有参加高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我们全部纳入了预申请范围,只需学生和共同借款人带着相关材料,即可现场办理。”  

学生资助是一项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的成效。近年来,我县把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探索实施“一档四卡”,有效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  

“一档”就是一生一份扶贫档案。县资助工作中心通过精准摸底,为全县381名建档立卡学生建立精准扶贫档案,学生转学或升学档案一起移交,跟随学生转到新校,保证了资助政策落实的连续性,同时加强了动态管理。“四卡”即一生一张资助审核卡,建档立卡贫困户中28岁以下共799人每人一张审核卡,每年分春季和秋季两次进行逐一核查,确保所有学生一个不漏;一生一张家访卡,对每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创新开展“爱心家访,幸福过年活动”,2020年春节期间走访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75人,发放各类资助金22.5万元;一生一张资助帮扶卡,主要从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全县共400余名教师参加了这一活动;一生一张资助银行卡,通过代发银行直接将助学金发放到银行卡中,同时印发《受助学生家长一封信》,公开资助项目、资助金额,努力做到每一笔资助款项都能有序精准发放。  

“为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惠民政策,我们还创新设立了‘爱心助学金’和‘大病救助金’,努力实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副书记郭新光说,“近年来,全县累计落实建档立卡学生政策资金超过247万元,资助建档立卡学生3117人次,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微信图片_20200526085544

构建“一三三”机制  

全力抓好控辍保学  

“学校里录的这些材料,都在这个图库里,点一下就可以看了。”在乔官镇方山官庄村张文秀家里,来自我县特教学校的老师正在对孩子进行“上门送教”。“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是学校根据线上教学需要,出资6.5万元为贫困家庭孩子购买了45台平板电脑,由送教老师送到手中,并教会使用。下一步,将采取线上指导和现场送教相结合的方式,保障送教课时数,进一步提升送教上门教学质量。”校长刘武智说。  

特殊群体的控辍保学问题一直深受关注,适龄儿童少年的就学如果得不到保障,影响的不仅是学生个人的前途,更关系到这个家庭能否彻底脱贫,能否从根本上扭转陷贫状态。为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我县创新构建“一三三”工作机制,促进控辍保学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建立一个比对机制。主动对接县公安、民政、残联、扶贫等部门,对学生学籍信息系统与建档立卡家庭信息系统进行常态化比对,利用大数据全面核实6—15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信息,全面掌握未按时入学、未申请延缓入学或免于入学学生情况,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情况,确保“零辍学”。  

实行三教联动机制。专门成立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县内所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综合鉴定与评估,根据学生实际提出个性化安置及教育建议。截至目前,全县共280名轻度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159名中度适龄残疾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45名重度残疾适龄儿童,接受送教上门教育。我县“四位一体、五送一责、八案一档”458送教模式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并在全省特殊教育研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健全三个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机制,坚持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到人,具体到事,确保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做好困难群众精准帮扶,不让一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掉队,既是县委、县政府对教育扶贫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我们昌乐教育人立足主责主业,遵循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下步,我们将及时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更加关注贫困学生健康成长状况,鼓励和引导他们自强自立,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努力成长成才,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留下我们的铿锵足印。”任瑞成表示。  

培养一个孩子,脱贫一个家庭。不管是在城区还是乡村,琅琅书声带来的,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

打开“爱昌乐”看评论